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泽山村的“泽山书堂”自何况协助创建以来,得到了许多作家和出版社的支持,现有藏书近五千册。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我国的全民阅读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会给人带来哪些变化?数字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何况,听他谈一谈对读书的理解。
第一次走进书店见到那么多书,我的眼泪像山泉一样涌了出来
记者:听说您的书房里有1万多册藏书,能讲讲您的读书经历吗?
何况:我是受惠于书的滋养的山村孩子,发自内心“敬惜字纸”。我从小就莫名爱书,但山里除了小学课本,难得见到一本书。那个时候,我只要见到有字的纸,都会读得津津有味。就是这些方块字,激起了我走出大山的冲动。到了城市,第一次走进书店见到那么多书,我的眼泪像山泉一样涌了出来。我开始节衣缩食,像蚂蚁搬家一样把一本一本的书搬回宿舍,没日没夜地读起来,越读越饥渴,越读越发觉自己浅薄无知。我现在藏书1万多册,就是这样经年累月积聚起来的。
真正热爱读书的人,目光不会仅仅盯着个人的衣食利禄
记者:读了这么多书,您觉得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何况:读书可能不一定让人从物质上富裕起来,但却会使人从中获得思想、境界、趣味的提升,让人的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追求更高远、襟怀更坦荡,从“小我”走向“大我”。就我自己来说,我的世界与读书之前完全不一样了:眼前的花不再仅仅是一朵植物学意义上的花,因为我透过它感悟到了“花开花落两由之”的人生境界;眼前的鸟也不再仅仅是一只动物学意义上的鸟,因为我透过它感悟到了“恨别鸟惊心”的情感世界。
书读多了,知敬畏、重名节,不会轻易出卖灵魂。有学者做过统计,明清两朝,真正进士出身的贪官不多。在科举时代,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最佳出路。如今,读书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功名与财富,而在于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胸襟,丰富自己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现代人,他的目光不会仅仅盯着个人的衣食利禄,而会追求人格和精神的完善。这样的人多了,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给灵魂一个栖息之地,用阅读对抗迷茫和焦虑
记者: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5本,您怎么看待?
何况:有人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哪有时间和闲心读书?问题的根子不在这里。战争不断的以色列,社会读书氛围都那么浓。如果国民都不读书,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因此,应在社会上培育读书的氛围。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也应从自身做起,每年认认真真读几本书!正如朱熹《观书有感》所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人生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给灵魂一个栖息之地,用阅读对抗迷茫和焦虑。
嘉宾简介
何况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著有《开埠》《火柴大王刘鸿生》《拥抱阿里山》《把名字写在水上》《文园读》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图书奖、解放军文艺奖等。(本文刊登在《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4月23日理论周刊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