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十四五” | 人才激励改革最需监督落实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发稿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5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一个好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什么样的,目前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强化和完善,如何理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围绕相关问题,520日,记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石长慧进行了采访。

   问:人才评价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您看来,一个好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什么样的?目前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强化和完善?

  石长慧:我认为好的激励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要能增加令人满意的因素,包括提高工资收入、保障工作自主性等;同时减少令人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消除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近些年来科技领域持续推进的“放管服”改革,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前者包括加大对承担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等;后者包括科技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比如减表、解决“报销繁”等。

  从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央出台的这些好政策在一些地方目前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未来最需要做的是监督评估,确保政策能够得到落实,同时根据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以改革完善。

   问:“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请您谈谈这项政策的意义,这对科研人员有怎样的帮助?

  石长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中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单位开展支持力度更大的“绿色通道”改革试点。从我们对部分试点单位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改革给科研人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允许试点单位从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如此能够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科学成就离不开人才支撑,可以预期,在“十四五”期间,将会有更多诸如此类能够增加科研人员“获得感”、减少科研人员负担的利好消息出台。

   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如何理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石长慧: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等鲜明禀赋,它既是对老一代科学家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的传承与升华,也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举个例子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老一代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自主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靠的就是一股精气神。当前,我国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出口管制,有诸多核心技术亟待攻克,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精神,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问:新发展阶段,我国新技术、新业态的技术型人才尤为短缺。在这方面,您有何建议?

  石长慧:要解决新技术、新业态方面技术型人才短缺问题,一是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本科和高职院校应根据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大力培养市场紧缺的科技人才。二是要改进培养模式,深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针对企业用人需求,引导企业和高校共同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打破组织间壁垒,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深入实践的机会。三是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不仅要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而且要通过加快出台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技术移民制度等方式,通过签证等手段引进科技企业亟需的技术开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四是要更好发挥政府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和完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维护市场有序竞争格局,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人才集聚的作用,推动科技企业建成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