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古田光辉染层林》 王路 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6月20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连续播出。
专题片选取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到掌握全国政权,从社会主义建设到领航民族复兴的一百年,带领观众真切感受建党百年来艰辛而伟大的历程。
专题片有一集《星火燎原》,以波澜壮阔的笔法,讲述了经过革命风雨的洗礼,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征程。
让我们通过片中片段,一起回顾沧海横流的那段英雄岁月。
94年前,说不尽的一个夜晚——三湾改编
《星火燎原》中专门给出了江西永新三湾村的画面,如今的三湾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其实在94年前的一个夜晚,这里有一段说不尽的故事——三湾改编。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卢德铭等人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是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由于反革命势力大肆反扑,加上兵力分散、缺乏战斗经验等主客观原因,起义军队严重受挫。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
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在这里住了五天。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官多兵少,士气低落,军心涣散,不断有人脱离队伍。
于是,在94年前的一个夜里,一群年轻人在泰和祥杂货铺,开了一次会,研究下一步的路怎么走。开会的时候,年龄最大的是毛泽东,34岁。
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经过一夜讨论,第二天清晨,毛泽东向部队宣布了改编的决定:一是“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建立各级党的组织,班排有小组,营团有党委;二是对部队进行整顿,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三是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
毛泽东用他极具人格魅力和感染力的话,告诉大家:“同志们,现在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都有两条胳膊两条腿。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了军长。我们都是暴动出来的,一个人可以挡敌人十个,十个可以挡他一百个。我们现在还有近千人的队伍,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和胜利!”
一番话,如同一支炽烈的火把,让低落的士气重新高昂。
从此,一支队伍,一夜之间,奇迹般地“散沙聚成水门汀”!
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965年8月3日,毛泽东接见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马尔罗。马尔罗问毛泽东:“我认为在毛主席之前没有任何人领导过农民革命获得胜利,你们是如何启发农民这么勇敢的?”
毛泽东淡然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同农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使战士们感觉我们不是一个特殊阶层。”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走上井冈山
说起人民军队的建设,自然离不开井冈山。《星火燎原》在讲述了毛泽东与杨开慧忠贞不渝的感情之后,将观众的目光带到了井冈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动,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残余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
在随后的庆祝两军会师的大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首次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朱毛会师”的牵线人是毛泽覃。大革命失败后,身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毛泽覃到了南昌,并最终追上了周恩来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周恩来派他到叶挺的部下工作。1927年底,朱德派毛泽覃去井冈山与毛泽东取得联系,毛泽覃最终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哥哥,也把南昌起义的残部带上了井冈山。不久,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
从1927年10月到1929年2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是在井冈山这个地方,红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而当红军撤离井冈山时,由原来的一千人,发展到了一万余人。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而造就这一奇迹的就是“人民子弟兵”的建军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作风上,就是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35年10月,红1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在给官兵讲解布告时想到,如果把这些军纪条文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更便于红军牢记。于是,他与宣传科长刘华清商量,借用苏区流行的歌曲《土地革命已经成功了》的旋律,完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
很快,这支嘹亮的军歌在部队中传唱开来,人民军队的好作风也随着清脆的歌声荡漾开去。
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红四军粉碎了湘赣敌军的6次进攻,井冈山根据地发展到全盛时期。
因此,国民党蒋介石下决心要彻底消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踏上向赣南出击的征程。
《星火燎原》的画面中浮现出一张地图,上面特意标出了“吉潭”这个地方。
其实,正是在吉潭圳下村,红四军遭遇了最危险的一战。1929年2月1日,红四军进驻吉潭圳下村。第二天凌晨,赣军刘士毅部突袭红四军,毛泽东、朱德险遭不测,陈毅被国民党军抓住了大衣,毛泽覃腿部中弹。好在全军最终成功突围。
毛泽东感叹这“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1929年2月9日,大年三十,红四军到达大柏地,赣军刘士毅部队又尾随而来。
红四军诱敌深入,第二天下午3时起,与敌鏖战,最终击败赣军,歼灭两个团,活捉团长,缴枪800余支。
陈毅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大柏地战斗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从此,红四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上井冈山是为了革命,下井冈山也是为了革命。
四年后,毛泽东重访大柏地战场,挥毫写下《菩萨蛮》: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大雪纷飞中的浴火重生——古田会议
《星火燎原》以浓墨重彩的方式,再现了古田会议。古田会议之前,党内关于军队建设是存在分歧的——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对此毛泽东有着明确而坚决的态度: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正在争论分歧之际,陈毅带来了中央的指示信,这就是著名的“九月来信”——信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党对军队领导的思想。
1929年11月26日,朱德、陈毅迎接在福建长汀养病的毛泽东,暮色苍茫中,三位老战友重逢。
11月2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针对部队所存在的松散情况,大家一致认为,红四军此时如果不加以整顿和统一思想,队伍就没法带了。
于是,会议决定,红四军在12月进行学习和整训,并准备召开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1929年12月28日,经毛泽东提议,在上杭古田的和声小学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
和声小学原为廖家祠堂,祠堂的门口有一副大气磅礴的对联,上联是:“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下联为:“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毛泽东选择这里开会是有深刻用意的:要把红军办成一所“大学校”。
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共中央“九月来信”。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一团炭火旁,代表们聆听了毛泽东阐述建党、建军思想。
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在红军内部,第一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星火燎原》中这样评价这次会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人民军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古田会议的会址和声小学,在会后更名为“曙光小学”。
正是从古田的曙光中出发,红军成为一支有文化、有思想的军队,成为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军队。
“成功从古田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型人民军队从古田出发,一路西进、北上、东征、南下,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星火燎原》如同一张历史地图,让我们重新按图索骥,回到那段峥嵘岁月,穿过时空,一睹当年英烈站在苍茫大地上的器宇轩昂,真切感受他们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刘同华)